把科技穿在身上,既有温度也有风度******
仿造鹅绒、碳纳米管加热膜、人体红外反射材料……
把科技穿在身上,既有温度也有风度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受寒潮天气影响,全国部分地区气温大幅下降,处于“速冻”模式中。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信息,节日期间,我国东北、华北部分地区,气温创今冬新低,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温度甚至跌至零下53摄氏度。
为了防寒,连不少“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年轻人,都穿上了厚实的外套。
不过,想御寒保暖,不必非要把自己裹成“粽子”。如今,用在冬衣上的“黑科技”能够帮助人们“既有风度、也有温度”。
“人体热量的散失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热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夏兆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为了达到保温效果,在设计上冬季防寒衣物要尽一切可能减少热量经由这3种途径流失,冬季保暖材料及保暖服装也都是围绕着这一原理进行研发和设计的。
仿造鹅绒:
即使被浸湿也能实现保暖效果
“冬天人体与外部低温环境间存在巨大温差,这就造成热传导,即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到温度低的地方。如果在衣服中加入低导热系数的高蓬松保暖填充物,就可以阻止热传导,进而减少人体热量散失,达到保暖的目的。”夏兆鹏介绍道,这类保暖填充物主要起阻隔热传导的作用,目前比较常见的天然材料有棉、毛、羽绒等,比较常见的化学纤维材料有中空涤纶、喷胶棉等。
与传统保暖填充材料相比,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保暖填充材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这种填充材料不仅保暖性强、轻便,而且在潮湿的环境下依旧可以持续保暖。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防寒服中就用这种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作为填充材料,其在完全浸湿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达到98%的保暖率。
“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的主要成分是与鹅绒纤维直径长度相差不大的仿造鹅绒,同时混入远红外涤纶和热熔涤纶。”夏兆鹏解释,其中仿造鹅绒以中空涤纶和Y形涤纶为主体,这两种涤纶可以最大限度地储存静止空气,而静止空气可以较好地保存热量。此外,即使是在被水浸湿的情况下,中空涤纶和Y形涤纶依然可以储存一定的静止空气。
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能够克服天然鹅绒显臃肿、有异味、易跑绒和价格高等缺点,同时具有超轻、超薄、湿态保暖、高蓬松度等特点,而且洗涤后回弹性好、不缩水、保暖率不降低。
碳纳米管加热膜:
通电即发热,温度可调控
采用加热材料制作的电热服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冬季服装之一。
“常见的加热材料有镍铬加热丝、复合加热丝、碳纤维加热丝、碳纳米管加热膜等,这些材料被内置于衣服中制成电热服,当电热服连上充电设备后,电流经过衣服内部的加热材料就会产生热量,仿佛把电热毯披在身上。”夏兆鹏介绍,除此之外,该类衣服还内置了传感器,通过蓝牙即可实现对衣服的智能控温,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用手机随时调整衣服的温度。
其中,碳纳米管加热膜作为控温加热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加热膜可以反复水洗,耐弯折次数达到10万次以上,而且薄膜厚度约为几十微米,具有非常好的柔性,发热效率大于65%。”夏兆鹏补充道。
除此之外,价格相对便宜的金属丝线性加热元件,如镍铬加热丝、复合加热丝等,也是加热“能手”。
“金属丝类材料具有高导电性、良好的电加热性能,且具有传感、电磁屏蔽等性能。以复合加热丝为例,其是在金属丝中添加了钼,既减少了金属的氧化,同时还可以提高金属电加热元件的耐用性。”夏兆鹏介绍道,将含有钼的金属丝,通过冷拉伸工艺变成微米级金属微丝,使其由金属丝转变为纤维。该纤维可以与聚酯纱线混纺制备成纱线,用其制作出的织物具有导电性。
相较普通导电织物,这种导电织物的柔性及舒适性都有所提升。“其柔性及形态与传统纤维及纱线十分接近,舒适性也得到提升。”夏兆鹏表示,不过,这类制衣材料仍然存在不耐长时间水洗、比较重等缺点。
人体红外反射材料:
人体热辐射反射率可达60%
红外热辐射是人体热量损失的另一种形式,传统纺织品的红外辐射率高、热量损失快,有研究指出棉花不可避免地会以中红外形式辐射出人体50%以上的热量。而人体红外反射材料则可以通过将人体发出的红外波反射回人体的方式减少红外热辐射损失,以达到保暖的效果。
“人体红外反射材料多数由金属颗粒构成,这些颗粒以一种微结构形式存在,将此材料附在织物上,便形成了红外波反射层。该反射层可以把人体辐射的大部分红外波都反射回来,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夏兆鹏补充道。
“人体红外反射材料通常被用来制作冬装外衣的内衬,一般其人体热辐射反射率可以达到60%,提高服装防寒保暖效果比较明显。”夏兆鹏表示,不过,如果长时间处在超低温环境下,由于人体辐射的热量有限,因此该材料或无法达到理想的保暖效果。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低温环境下既透气又防水
冬季户外可能会出现下雨、降雪、霜冻等天气,通过高密防水层阻挡雨、雪、霜的侵入,可避免因衣物内层保暖材料被浸湿而导致保暖系数降低、保暖效率下降甚至失效。
“防水材料是在高密织物外面附上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水性聚氨酯膜或者聚氨酯膜。”夏兆鹏解释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每平方厘米有十多亿个孔,在低温环境下,这些孔洞的开孔率可以达到80%。该孔的直径比水蒸气分子的直径大700倍,因此人体产生的汗蒸汽可以从中通过,从而保持衣服的透气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孔的直径比一般水的直径小很多倍,因此外面的液态水无法通过,从而达到了防水的目的。(科技日报 记者 陈 曦)
京东科技发布“产业回暖”计划:7大类10项举措助力复工复产******
2023新年伊始,京东科技推出“产业回暖”计划,这一计划以7大类10项举措助力“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释放消费新潜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推进复工复产、产业回暖和城市烟火气回归。
“两个行动”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京东科技以企业上云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服务中小企业打响“信心恢复战”。
让利数亿元,助力中小企业“实惠上云”。2023年1月,京东云全面启动“实惠上云”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的数字化工具,助力企业技术降本。这一行动,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基数和差异化需求,推出了多类权益,爆款云主机最低1.1折,将惠及全国200万家中小企业,预计让利数亿元。
“倍增行动”,四大举措解决发展难题。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推出“助微倍增春节特别行动”,围绕企业资金、门店经营等难题,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免息信用贷款、银票贴现首单返现、企业采购首单立减、京东收银商户免费注册四大举措。需求人在线领取相关优惠券,即可获得支持。
“京小贷”首次对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开放,最快5分钟可支持金融诉求。1月起,在服务京东商家方面,“京小贷”首次对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开放申请权限。注册京东小店、企业店铺的商家,无需抵押和担保,均可申请“京小贷”专属资金支持,最快5分钟即可获得金融支持。去年,“京小贷”帮助中小微商家减免息费6000余万元,“618”“11.11”期间为京东商家临时提额近40亿元。
“线上+线下”提振消费内生动力
“线上+线下”链动产业带好物,京东云在开年期间,借助消费新基建和营销新举措,提振社会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协同20个产业带、数十万类好物,提振城乡消费。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京东云联合全国近20个产业带登录京东年货节,数十万种好货线上直购。其中,四川盐边芒果借助京东云搭建的产销B2P平台,以“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和运营,引导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生鲜食品运营服务企业在平台聚集,助力复工复产的同时,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特色果业品牌价值。
链接产业和消费,京东智能城市消费促进平台,服务消费回暖。通过“线上+线下”“技术+运营”等方式,京东云智能城市消费促进平台,将助力山西、内蒙古、重庆、成都、呼和浩特等地方政府,举办网上年货节和线下消费季活动,在郑州、长春等城市发放消费券。这一消费新基建,将发挥京东城市消费大脑建设、城市消费券发放、智慧商圈打造、联动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等优势,撬动产业和消费两端,用“数智消费”点燃“城市烟火气”。
免费15天、服务商家7×24小时不打烊,虚拟主播助力商家营销升级。京东云数字人拥有2D真人、3D卡通、3D超写实等多种类型,由AI技术生成销售文案和播报内容,可帮助直播间实时交互卖货。京东云为前100家品牌商,赠送最多15天虚拟主播使用权,助力商家7×24小时不打烊。目前,“京小智”已为京东17.8万商家提供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交互式对话体验,节省超30%人力成本。
“方案+平台”激活产业引擎效应
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输出数智供应链转型方案,服务大中型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京东云继续提供数智供应链转型方案,面向前100家大型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顶层咨询规划等服务。京东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为超30家大型国央企构建统一的数字底座,支撑各种场景的产业数字化开发,以开放的理念构建产业PaaS生态。京东云推出公有云最低4折、混合云最低7折的优惠举措,并配备灵活、小规模的专有云解决方案。围绕企业智能服务需求,智能客服文本机器人、外呼机器人、智能坐席辅助等全线产品,以4折的优惠力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依托B2P产业供销平台,服务70+数字经济产业园企稳向好。点燃园区引擎成为产业复苏回暖的重要抓手之一。京东云基于数智供应链能力,通过B2P产业供销平台整合资源,面向100城,70多座产业园区,及园区产业链上下游超过20万家企业,提供“免、减、补、培”等全流程服务。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商家服务中心,为园区商家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税收减免、营销费用补贴、第三方服务费补贴、人才培训等专项政策扶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推进产业回暖向好。
过去一年,京东云以超110%的高速增长,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100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新年伊始,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任何一个“产业回暖”的信号,都在书写2023国民经济经济发展向好的信心答卷。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凤凰彩票地图 |